六七看书

字:
关灯 护眼
六七看书 > 穿书七零:炮灰女配带飞签到系统 > 第22章 筛选下乡地点

第22章 筛选下乡地点 (第2/2页)

当然,整个过程必须时时小心,刻刻谨慎。

不然暖壶内胆爆炸会影响她们的情绪,钢笔疯狂出水会污染笔记、突然不出水会耽误记录,平地摔、脚滑、鸟类突袭……会影响自己状态。

喝过三轮茶,李姑母结束关于知青下乡注意事项、安置地优劣分析、与大队成员相处等讲座,看着脸颊红扑扑的侄女,深吸一口气,怀疑自己是干嘛来的。

然而一扭头,瞧见坐在另一边,态度诚恳、眼神真诚、服务贴心的叶容蓁,顿觉心中舒畅。

她还认真的做了笔记!

叶容蓁表情真挚,诚恳地说:“您讲的太好了,认真细致,贴近生活,非常具有指导意义,这样贴心的教导,不能只有我一个人享受,如果您同意,我整理一下给您送去,看能不能发表出来,让更多像我这样的知识青年有机会接受您的指导。”

什么是服务社会的好同志?

什么是觉悟高的知识青年?

这就是啊!

喉咙肿痛算什么?

声音沙哑算什么?

我还能讲一天!

李卫红连忙拦住:“姑母,筛出来了三个地方,咱得赶紧帮容蓁选一下,我还得回去上班呢。”

李姑母:“那你先──”

“打住,不行,”李卫红斗志昂扬:“红军长征两万五,我不能倒在最后一步!”

李姑母遗憾地砸吧砸吧嘴,看向容蓁的笔记,这三个地方实在不好选呐。

辽省鞍市的千山公社和长青公社,离县城近,生活便利,工分值钱,吉省清河公社是第一次接收杭市知青,听说很不错。

“您看这里行不行?”叶容蓁指着笔记中记录最少的地方,“您说这里有推荐过几位知青上工农兵大学,想来大队做主的人会比较开明,万一我扛不住,也能请假休息几天。”

经过李姑母的讲解,叶容蓁对知青下乡还算了解。

目前为止,知识青年参与上山下乡运动的人数已经超过一千万,但清河公社只接收过三批知青,显然不是上面没安排,而是这里拒绝了。

在这个时期敢拒接知青并且成功的大队是极少数,主事人有能力也有想法,肯定能接受自己的小特殊,比如──不上工。

这是她没想办法留城的原因之一,短期尝鲜还好,她不想一直工作。

叶容蓁不怕这里是贼窝,不说下乡时她的武力值会提升到什么程度,这里接收知青的时间点就很微妙。

1965年、1968年、1970年。

1965年暴风雨刚起,敏锐的人已经有所准备,1968年大规模上山下乡,无法抵挡,1970年工农兵大学开始招生,方式是推荐选拔。

清河大队只在这三年接收过插队知青,看起来上面有人,消息很灵通的样子。

李姑母不知道她的观点,以为她是不想和知道容家的人去一个地方。

相比另外两地,这里只接收两个杭市知青,离其他有杭市知青的地方最近也隔着一个公社,不会打破她的平静。

问题是另一个由警卫员带着报名的人……

李姑母打量了一下容蓁,见她背脊挺直,又不缺钱财,绝对不会因为人的身份家世就倒追人,本身长得清丽绝俗,不至于看到脸就忘了北。

而那个人和军区关系匪浅,不会觊觎出过烈士、有现役军人的容家,双方都比较安全,顿时放心了:“这里确实是个好地方,再没比这儿更合适的了。”

两人心思各异,相视一笑,奇妙地达成了共识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本站防护由 速盾独家赞助防护,被攻击选 速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