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七看书

字:
关灯 护眼
六七看书 > 毒修 > 第六百二十四章 无为而治

第六百二十四章 无为而治 (第1/2页)

六七看书 www.67ks.com,最快更新毒修!

在云霄仙台之上,一佛三菩萨围坐一堂,仙雾缭绕,宛若仙境。佛者,正是虚境之主李水道,他身披金色袈裟,而三菩萨,青冥、紫烟、墨裳,则各自静坐一侧,她们的衣袂在微风中轻轻飘动,如同天边的云彩。

青冥菩萨皱眉说道:“自沧澜仙都封锁以来,百姓陆续涌入,若无食物,他们必定无法久留。如今,我们存粮将尽,只能依仗虚境补给。”

“沧澜仙都亦有不少良田,可供开垦,不如让他们自给自足?”紫烟菩萨提议道。

“沧澜仙都,这方灵土,本是种植灵草灵药之地,其价值连城,自然不宜用于凡俗之粮。”李水道轻启金口,声音如同梵音般悠远。

紫烟菩萨接口道:“虚境中有百万亩粮地,本是肥沃之地,若得善加利用,养活十万人口亦非难事。然而,这些百姓似乎过于懒惰,平均每人仅开垦了两亩田地,便不再劳作。”

李水道微微颔首:“此为人之常情,毕竟虚境当中,风调雨顺,每人耕种两亩之地,一年三餐无虞,何必再多做耕种?”

墨裳菩萨眉头紧锁,沉声道:“明明有耕种十亩之能,却只愿耕种两亩,如此懈怠,当真是岂有此理!我提议,当设立税赋,鼓励百姓多开垦田地。每人两亩田地自给自足,剩余一亩则收税,所收粮税可用于供养沧澜仙都的五千凡人。”

李水道闻言皱眉沉默,良久之后:“既要收税,必然要登记管理,琐碎之事甚巨,谁去管理?”

紫烟菩萨双手合十:“我等平日需要修炼,不宜直接插手凡俗事务。须得选派合适的僧人,前去管理百姓,登记造册,设立官吏。”

墨裳菩萨点头称是:“我愿举荐几名虔诚的佛门僧人立为官员,前往沧澜仙都,协助管理百姓。”

青冥菩萨亦表示赞同:“此事宜早不宜迟,我们须得尽快安排。”

李水道微微颔首:“既如此,便依三位菩萨所言。即刻选派僧人前往虚境,设立官吏,登记造册,设立税赋。同时,我等亦需时刻关注虚境之中田地的利用情况,确保百姓能够自给自足。”

一佛三菩萨商议已定,便各自散去,准备执行这一决定。而云霄仙台之上,依旧仙气缭绕,宛如人间仙境。

仅仅一年之后,这片仙域的宁静再次被打破。一佛三菩萨,他们的身影再次在这片仙台上汇聚,宛如星辰璀璨,照亮了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。

李水道身披袈裟,面容慈悲而庄严。三位菩萨,青冥、紫烟和墨裳,各自站立在李水道身侧,她们的神情也同样凝重。

“虚境之中,已有波澜涌动。”李水道的声音低沉而有力,仿佛能穿透云霄,直达人心。“一酷吏逼死老人,百姓怨声载道,已有辱佛之言传出。若不及时制止,恐将引发更大的动荡。”

青冥菩萨面色冷冽,她微微皱眉,冷声道:“竟敢辱佛?此等恶行,当以雷霆手段惩处!”

李水道轻轻摇头,叹道:“治标不治本,杀一警百,终非长久之计。”

紫烟菩萨轻启朱唇,柔声道:“那依佛祖之见,该如何是好?”

李水道沉默片刻,然后缓缓抬起手指,指向了自己。他深吸一口气,缓缓道:“错在我等,当从我改起。”

三位菩萨同时双手合十,齐声诵道:“我佛慈悲。”

李水道继续道:“你们可知,那酷吏逼死老人之事,根源何在?”他目光如炬,扫过三位菩萨的脸庞。“虽然总的税赋并不算重,然而其分配却极为不公。那些无依无靠的妇孺老弱,他们本无力耕耘,却被那些官吏强行压上了沉重的赋税。而那些官吏自身,以及他们的亲友,却将手中的土地随意弃置,甚至将本该自己耕耘的田地也交予了百姓,坐享其成,鱼肉百姓,高高在上,作威作福。行事如此不公,自然会让百姓开口辱佛,若是长此以往,只怕百姓怨气更甚,掀翻寺庙也未为可知。”

此言一出,三位菩萨皆是面露愤慨之色。

青冥菩萨愤然道:“这些狗官,真是成事不足,败事有余,不如全都杀了!”

紫烟菩萨则轻轻叹息:“若无官吏,谁来管理这虚境?谁来为我们收集粮税,谁来登记造册,管理万民?”

青冥菩萨沉声道:“不如换一批官吏吧。”

身披金色袈裟的李水道摇了摇头:“只要是人难免会有私欲,优亲厚友,原本就是人之常情,即使换了一批官吏,也必然会重蹈覆辙。”

三位菩萨陷入了沉思,青冥菩萨眉头大皱:“这也不行,那也不行,该如何是好?”

墨裳菩萨轻声道:“不知佛祖有何高见?”

李水道微微一笑:“不如釜底抽薪,取消税赋,既无赋税,便无需官吏收税,既然官吏都没有了,那自然也就没有官吏的特权,正所谓无官则无贪,无贪则民自安,无为而治,休养生息,自然之道也。”

墨裳菩萨眉头一皱:“取消税赋,那岂不是让沧澜仙都的百姓自生自灭?”

李水道微微摇头:“引入货币,自由竞争。能者多劳,多劳多得。寺庙则以货币购买百姓的粮食,不再收税。”

三位菩萨闻言,眼中同时闪过一丝明悟之色。他们齐声诵道:“我佛慈悲,佛祖智慧无双。”

在云霄仙台之上,一佛三菩萨的身影再次融为一体,他们的声音在云霄仙台回荡不息。

李水道定下无为之治,永久免除税收,取缔官吏,让这片土地回归最原始的纯净。然而,事实却比他想象的要复杂得多。

十万百姓,如同散沙一般,若无官员的引导和协调,许多事务便难以推行。

正所谓无官则百事难兴,十万百姓需要有人去引导、去协调;处理纠纷和判案断案要官;治水要官;修路要官;治理贪官也要官;当真是处处都要官。

例如推行以灵石为货币的制度,没有官员就推动不了。

灵石对于普通凡人而言,仅仅只是好看的石头,既不能吃也不能穿,更不能用于繁衍后代,百姓弃之如敝履。

虽然李水道定下了无为之治,但是官员非但没有减少,反而有所增加。

无官不能成其事,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。

为了推行灵石作为货币的制度,李水道经过深思熟虑,还要继续收税三年。

只不过百姓每缴纳一石粮食的税,便能从官府那里换取一颗灵石。这样一来,一块灵石的价值便强行等于了一石粮食,这便是完成了灵石的定价,赋予了灵石的价值,最终使其成为了一种流通的货币。

在这个过程中,李水道又指派了一批官吏,对那些为非作歹、贪腐过甚的官员当众处决,以儆效尤。
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本站防护由 速盾独家赞助防护,被攻击选 速盾